查看原文
其他

陆续解锁!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

日月其迈,岁末又至

即将过去的2022年

哪些事让你心生温暖

哪些人让你热泪盈眶?


发现感动,褒奖英雄

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燕赵都市报

河北新闻网、纵览新闻客户端主办

河北省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协办的

2022福彩杯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已于日前正式启动


2022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候选人的感人事迹正在陆续刊发今天与您“见面”的分别是“蜘蛛侠”胡鹏松轮椅青年王亮

“夫妻护绿人”戎喜民、施树芳

“校长妈妈”杨密婷

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

来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解锁今日份的感动

↓↓↓


感动河北候选人|“蜘蛛侠”胡鹏松:

徒手爬5楼托举救下3岁男童



推荐理由:


2022年7月6日,望都县紫光竹阁小区内一名3岁男童头卡在五楼防盗网中,随时有从高空坠落的危险。危急之际,该小区居民胡鹏松在没有任何高空作业经验和防护设备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徒手爬上五楼,单手用力托举住孩子,并将孩子安全地送回屋内。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凡人之躯做出不平凡之举,默默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堪称飞檐走壁最美“蜘蛛侠”。



感动事迹:


2022年7月6日,家住望都县紫光竹阁小区的胡鹏松恰逢歇班。早上9时许,胡鹏松被窗外“热闹”的声音所吸引,他打开自家6楼的窗户一看,吃了一惊,同单元5楼的窗户外“挂”着一个小男孩。只见这名男童头被卡在10余厘米宽的防盗窗外,四肢悬空,“这个孩子应该已经被卡了好几分钟了,虽然手偶尔抓一下防盗窗,但是3岁的孩子毕竟臂力有限。”胡鹏松回忆说。此时,男童的脚使劲儿想够到脚下的空调外机,然而因身高所限经常会踩空,被卡得难受的男童不断哭闹挣扎,随时有坠落的危险,下面则聚集着周边的邻居在大声呼救。据了解,事发地点是一栋8层楼高的住宅楼,被困男童所在地是胡鹏松家对门的楼下。



胡鹏松推开了自家的的大门,三蹦两跳来到5楼,此时男童的母亲正在门口试图打开防盗门未果,他简单向她说了孩子的情况,试图敲开被卡男童家对门的房门,此时邻居恰好不在。


随后,胡鹏松再次回到家,试图从6楼爬到5楼去,也未成功。无奈之下,胡鹏松来到1楼,尝试从1楼逐层爬上5楼,这一路他没有任何停留,直接徒手爬了上去。“当时什么也顾不上,只想着抓紧时间,因为孩子还那么小,担心他撑不住。”胡鹏松说。


几分钟后,胡鹏松爬到5楼,到达孩子下方后,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站起来,一手抓着防盗网,一手用力托举住被卡男童将他送入防盗窗内,并送他进入屋内,关上窗户。


直至看见窗户内的孩子安全,胡鹏松才松了一口气。看了眼脚下,胡鹏松长出一口气,缓缓地顺着原路从5楼爬下。“我家的孩子跟这个小男孩一般大,作为父亲,看到那个场景脑子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想办法把孩子救下来。”胡鹏松说。 



出生于1993年的胡鹏松,是蒙牛乳业(保定)有限公司一名职工。了解到他救人的事迹后,胡鹏松单位对其见义勇为行为专门召开了表彰会,对其进行了表彰,号召全体员工向其学习。被卡男童的家人也登门致谢,送上了锦旗,被他的救命之恩深深感动着。经本报报道后,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中共望都县委宣传部授予胡鹏松天天正能量特别奖,随后胡鹏松相继获得望都好人、望都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保定好人称号,2022年9月,他获评河北好人。


面对荣誉,不善言辞的胡鹏松更腼腆了,“这不算什么,我就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儿。”胡鹏松说。


如今,胡鹏松生活继续回到正轨,被卡男童所幸也没有受伤,善良和勇毅换来了他们都平安无恙。“当时施救也没考虑那么多,以后遇到此类事件,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还会去搭把手!” ”


好样的,胡鹏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田媛媛 )



感动河北候选人|轮椅青年王亮:

抗疫一线“跑”得最快的志愿者



推荐理由:


居民一声招呼,坐在电动轮椅上的王亮就冲向了防疫志愿服务一线,穿梭在各个核酸采集点。社区工作细碎繁琐,他不厌其烦;自幼残疾无所依靠,他笑对苦难。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残缺的是身体,不屈的是灵魂”,下肢失去行动能力的人,也能“跑”得飞快。



感动事迹:


今年4月,邯郸发生新冠疫情后,王亮主动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除了睡觉,他几乎没离开过防疫现场。


凌晨4点,王亮起床准备。输送冰盒里的咽拭子,在工作人员摆好的采集桌上摆好明白卡,从给核酸采集管贴编号、发管、收管,到核对采集名单查漏纠错,再到送检,一套规定动作下来,王亮数不清摸了多少管,换了多少个一次性手套。


电轮椅上的王亮,高度不超过一米二。他只能扭着身子,伸手够着高低不一的手机,给居民扫码录入信息。几天下来他胳膊酸疼得抬不起来,腿上磨出的水泡结痂又溃烂,“最多的一天,扫了1000多个码。”穿着严实的防护服,王亮如厕更为不便。为了减少麻烦,他提前半天不吃饭、不喝水,需要清晨做核酸的时候,他连前一天的晚饭也省了。普通人都喊累的活儿,王亮说起来倒是风轻云淡。


六一社区有近八千人的核算采集量,尤其是头几天,入户登记、人员造表、物资运送等工作量巨大。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连轴转,累倒了好几个。社区书记孔庆兰腿疾发作,王亮说:“姐,我是你的腿,你指挥,我干活!”


一诺千金。哪个核酸检测点缺棉签、酒精,一个电话王亮第一时间送到;医疗物资一到,他一上午至少拉三回;看到社区工作者、值班民警不容易,他每天平均跑五趟给大家买早餐……忙完社区“本职”工作,王亮回到家也不消停,惦记起谁家老人该买菜买药了,谁家水管跑冒滴漏了,他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没几天就成了大家通讯录里的“常用联系人”。


腿部残疾的王亮,净找跑腿儿的活。穿梭在社区,王亮经常凌晨一两点才到家。


一天下来,他能“跑”20多公里。


穿梭在社区运送防疫物资的王亮。

为了保持电车平衡,王亮的腰部吃力很是疲惫,社区工作人员心疼他,总说“亮亮,快歇歇吧”,可他最常回应的总是那句“没事儿,我‘跑’得快!”


这位因“跑”得快而被大家熟知的王亮,因小儿麻痹导致双腿丧失行动能力,自幼与轮椅相伴。但他身虽残,志犹坚,曾在2004年接触举重运动后刻苦训练两年,在邯郸举办的河北省第二届特奥运动会上一举拿下举重项目的小组冠军。虽已停止训练,但运动员的经历赋予了王亮不屈的韧劲,他自力更生,在火车站开过三轮,在擦鞋店打过零工,还成为邯郸首位考取驾照的残疾人;他亲力亲为,自己办户口、办低保,申请下廉租房给自己置办温暖的家;他乐观阳光,2014年起就坚持“奔跑”在公益一线,扶助老幼病残。


王亮在核酸检测点忙碌。


自从今年4月被媒体广泛关注以来,从邯郸好人、河北好人,到登上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荣誉接踵而至,却并没有给王亮的生活掀起太大波澜。


他还是“跑”得很快的王亮,唯一的不同是他没之前那么忙了,也再不用每天凌晨4点起床了。王亮笑道。邯郸城区恢复疫情常态化后,社区接到疫情相关的咨询电话很多,王亮就自动成为社区的义务“接线员”。他的手机号依然对居民开放,居家老人头疼脑热要买药,还是习惯性地第一个联系他,邻居家暖气管道坏了,他拿起工具就赶了过去……只要居民有需要,王亮总是慨然应允。


对王亮来说,这不仅是求助,更是一种肯定和信赖,“我没有那么伟大,只是努力做一个好人,助人行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亮帮邻居修暖气。

王亮展示在河北省第二届特奥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牌。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李珂 )



感动河北候选人|“夫妻护绿人”戎喜民、施树芳:

 以山为家,13载“驼峰”护绿



推荐理由:


在河北、山西两省三县的交界处,海拔2281米的驼梁之巅,总有一位老哥手持望远镜瞭望四方,护林防火。戎喜民从37岁到50岁13年间,与妻子施树芳以山为家、把树当娃,默默坚守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顶草原,用行动和爱守护着这片青山林海。



感动事迹:


10月份,石家庄的第一场雪下在了驼梁。戎喜民拍摄的雾凇雪景视频又在网上“火了”。倒不是因为他专业,而是因为即便下雪厚及两尺,他和妻子也依然驻守在海拔2100米的驼梁云顶草原木屋,在他们18平方米的住房外,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戎喜民出生在平山县观音堂乡胡塔沟村,如今50岁的他,是平山县驼梁风景区的护林员。


2009年,37岁的戎喜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服从组织安排,说服了妻子施树芳,带上生活用品上了山。从此,夫妻二人默默坚守“驼峰”13载,一心扑在森林防火事业上。


戎喜民与施树芳冬日合影。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每日太阳初升,戎喜民就起床巡山。从驼梁国家自然保护区云顶草原住所出发,行走在两省三县山峰之间,戎喜民的日常巡护面积达58平方公里。他常手握望远镜,在海拔2281米的“驼峰”排查火情。每天两次徒步巡山,如遇大风、雷电天气,还要增加巡护次数,以及时发现可能由恶劣天气造成的山火等自然灾害。


一年中,戎喜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踩着冰雪巡护的,数不清摔过多少跟头,身上划出了多少道口子。多年来,戎喜民还养成了半夜醒来也要朝山上望一望的习惯。除了自己的管辖区域,戎喜民还会把目所能及的地方都看一遍,周围不少地方火情的遏制,都有他的功劳。


戎喜民在驼峰顶部瞭望值守。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驼梁风景区每年10月份便开始降雪封山,直到来年5月冰雪才开始消融。山上条件艰苦,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每隔20天左右,老戎就要下山背一次生活补给,往返一趟徒步20多公里,少说要五六个小时。有一年冬天,老戎和妻子一同来到山下,想多背一些补给,但风雪实在太大了,最终老戎只背了两棵白菜上山。夫妻二人走得十分艰难,风在耳边呼啸,老戎拄着木杖在前探路,妻子默默跟在后面,积雪没过两人大腿根儿。这次回家,夫妻二人走了五个半小时。


戎喜民总说:“我和媳妇是一条心的,把山上的一草一木当成我俩的孩子,闭上眼睛,都知道他们长什么模样。”


然而,在夫妻俩决定上山工作时,他们的大儿子11岁,小儿子才6岁。为了支持他们的工作,父母代为照料两个孩子,景区领导、同事们也纷纷予以关照。


驼梁雪景。戎喜民 摄


因熟悉驼梁地貌,戎喜民还参与救护遇困游客,热心劝返爬野山的人。


云顶草原的小树从一手扎粗长成了大树,戎喜民、施树芳也习惯了以山顶为家、以单位为家。13年来,两人在驼梁自然保护区云顶片区共同负责动植物保护、护林防火、环卫清理、维护设施等工作,该片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盗采狩猎案件,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和安全事故。


“我是驼梁人,这里就是我的家。这么多年的工作让我们对驼梁景区、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满了感情。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和妻子会一直坚守下去。”戎喜民说。


戎喜民与施树芳吃过年饺子。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工作之余,戎喜民夫妇用单位配备的相机记录驼梁的四季变化。他们拍到了春天的杜鹃映冰、夏天的金莲盛开、秋天的太行烂漫,在驼梁长达七个月的“冬日”,他们拍摄冰雪雾凇、瑰丽冰瀑。


四季更替中,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守护着驼梁绿海。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宗苗淼)



感动河北候选人|“校长妈妈”杨密婷:

爱心守护折翼天使



推荐理由:


她是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面对一个需要特殊教育的群体,她选择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十几年来,她以孩子为圆心,以爱心为半径,不断拓展教育边界,收获了一个个惊喜:培养出全省第一位聋人本科生,创造了聋哑孩子开口说话的奇迹,让1500多个孩子掌握一技之长。 



感动事迹(访谈):


记者:当初入职特教时的感受,与现在最大的不同有哪些?


杨密婷:说实话,当初对特殊教育了解不是很多,更谈不上喜欢。但自从踏进特教学校的那天起,我就和孩子们吃住学习在一起,记得走进特教的第三天中午,在食堂和孩子们一起就餐时,发现一个7岁的小女孩儿怎么也不吃饭,我就把她抱到自己腿上,亲自喂她饭吃。结果,小女孩吃得特别香,原来她刚离开家,想妈妈了。那时,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残障孩子,让他们受到合适的教育,将来有尊严地生活。


另外,刚到特教学校时,还发现外界对特殊教育不太了解,老师们也很自卑,在外都不愿说自己做特教工作。经过集体努力,不仅改观了外界对特教的认识,还培养出全省第一位聋人本科生,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学前康复、送教上门、送教进工厂、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创新工作。
 


记者:“校长妈妈,我考上郑州师范学院了,谢谢您帮我圆了大学梦!”这段语音是否依旧保留?


杨密婷:这是个先天聋哑的孩子被大学录取后、第一时间发给我的微信,我一直留存在手机里,每每听到这段话,我都会热泪盈眶。人们都说,特教学校创造了铁树开花的奇迹,可我知道,这奇迹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泪水。


记者:还有让您最难忘的婚礼?


杨密婷:参加过很多人的婚礼,感觉参加我们特教孩子的婚礼意义最大。记得参加我们一个聋哑学生的婚礼时,孩子的奶奶紧紧拉着我的手,逢人就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孩子的老师、校长,没有特教学校就没有孩子的今天!是呀,多年前家里有个聋哑孩子是被别人瞧不起的,而今天,孩子通过在邢台市特教学校学习,考上大学,参加工作,过上了幸福生活,是教育改变了这些孩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记者:到目前为止,您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提升?


杨密婷:到目前最满意的是和邢台特教全体教职工一起用15年的努力,把“让更多的特殊孩子享受到适合的教育,用教育改变孩子和家庭命运”的理想变成现实。其次是锻造了一支“以爱为业、无私奉献、视生如子、视校如家”的教职工队伍。虽有成绩,仍存不足:比如校园面积狭小,不能满足更多残障孩子的求学需求。学生残障类别增多,个别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针对性有待加强。

 

2022年,杨密婷受邀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亲手传递国旗入场。


记者:您获得过很多荣誉,还受邀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亲手传递国旗入场。您如何看待这些荣誉和成就?


杨密婷:这些荣誉对学校和我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每次登上领奖台时我都会说:登上领奖台的是我,而把我推上领奖台的是学校全体师生! 


记者:您理想中的特教明天是什么?


杨密婷: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张会武)



燕山莽莽,太行苍苍

燕赵大地自古英雄辈出

我们将继续聚焦

那些在平凡中坚守

在坚守中不凡的凡人英雄

将他们写入不断延长的

“感动名单”里


点击前往专题页面

查看候选人事迹相关报道



»大家都在看

痛别!巨星陨落!他是河北人…

暂停营业!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张子涵

↓点击图片,即可下载纵览新闻APP↓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河北新闻网微信视频

点击可直接观看更多内容请关注

支持我们请点赞点亮“在看”分享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